发布日期:2025-04-15 03:18 点击次数:171
1965年取消军衔制之后,时隔33年,我军再次恢复了军衔制度,58岁的聂力被授予了少将军衔,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为数不多的女将军之一,聂力在军中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取得的成绩都是巨大的,
1993年7月,聂力军衔再次晋升,她成为了我国建国以来第一位女中将。
面对聂力的屡屡晋升,很多都觉得这都归功于聂力出身好,她有一个开国元帅的父亲,还有一个上将丈夫,然而,
实际上聂力的成功完全没有靠过别人,一切的一切皆是她自己努力拼搏而来。
聂力1930年出生于上海,祖籍重庆江津,父亲是我国著名的开国元勋聂荣臻。上个世纪30年代,国内革命形势并不乐观,全国各地皆笼罩在白色恐怖之内,我党诸多同志惨遭迫害,为了能更好地完成革命工作,同时也为了保证革命战士们的安全,迫于无奈,我党的很多工作只能改为地下进行。
1931年,由于叛徒的出卖,上海地下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,组织上决定将聂荣臻调离上海,派往中央苏区工作,年仅1岁的聂力被迫与父亲分开,跟随母亲在上海生活。
展开剩余79%然而,母女二人在上海的生活并不遂人愿,母亲张瑞华一边秘密从事地下工作,一边独自照顾着年幼的聂力。
1933年,张瑞华遭“朋友”出卖,落入敌人之手,3岁的聂力与母亲一同被关进了监狱。
在狱中,张瑞华同志遭受了非人般的虐待,即便如此,她始终咬紧牙关,对于我党之事未吐露分毫
,敌人见从她嘴里探听不到想要的信息,便打起了小聂力的主意,好在经过我党同志的不懈努力,及时救出了张瑞华母女,这才让聂力免于折磨。
脱困后的张瑞华意识到一个问题,即:工作和照顾孩子不能两全,况且孩子跟着她太过危险,
作为一名母亲,她不想让孩子再跟着自己冒险,痛定思痛之后,张瑞华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,将年幼的聂力寄养到老乡家中。
聂力被托付给了当地一工人家庭抚养,养父母虽为工人,但挣得少,人口多,生活上也很是拮据。聂力从小就开始学着干活劳作,稍微大一些后,就跟着小姐妹们一起做帮工,挣钱补贴家用。
因为寄养家庭生活条件艰苦,吃饭都成问题,更没有闲钱送聂力去读书了,以至于15岁的聂力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。
1945年7月,抗日战争胜利后,聂帅夫妇觉得是时候将女儿接回到身边,但是,因为多年战乱,当年寄养聂力的那户人家早已搬迁不知去向,聂帅夫妇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是好。组织上知道这件事后派人前往当地暗中打听了许久,才得到了聂力的消息。
不久后,组织上派人将聂力接回,并送到了聂帅夫妇身边,此时的聂力已是16岁的大姑娘。
看着分别多年的女儿,聂帅夫妇既愧疚又心疼,看得出来,女儿这些年过的并不好,小小的年纪便已满手老茧,特别是得知女儿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后,母亲张瑞华更是心疼到落泪。
1947年,17岁的聂力被安排进入荣臻子弟小学读书。起初,听到能去读书,聂力满心欢喜,可是,在学校学习了一段时间后,聂力就打起了退堂鼓,父亲问其原因,聂力说:“爸爸我今年都17岁了,班里的同学大部分都是7、8岁的孩子,年龄上比他们大那么多,学业上却远不如人家,我不想上了。”
听到女儿的话后,聂帅沉思了许久,女儿的顾虑他明白,同时他也很心疼女儿,但是,他更不想聂力因为这么一点小挫折就放弃,为此,他耐心与聂力沟通了许久,他告诉女儿:“孩子,你的压力和心情我都明白,但是
爸爸觉得越是这个时候,你越不应该放弃,成功之路没有捷径,就像我们行军打仗一样……
”在父亲的一番鼓励之下,聂力重拾信心再次回到了学校读书学习。
1954年,高中毕业两年后,聂力通过刻苦学习考取了留学苏联预备班。一年后,正式进入苏联军工科技院校学习。1960年,聂力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国。
此时,我国正处于两弹技术研发初期,正缺对应技术人才,聂力在苏联所学正好对口,因此被安排至导弹研究所工作。
回国后的聂力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了我国导弹研发事业上,20年如一日地刻苦钻研着,为我国导弹事业呕心沥血,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,1988年,我军恢复军衔制后,聂力因突出贡献被授予了少将军衔,
1993年时晋升中将衔,同时她也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位女中将。
次年,聂力爱人丁衡高,因为我国国防建设作出重要贡献,被授予了上将军衔。
聂力幼年遭受苦难,17岁时才开始读书,30岁大学毕业后回国效力,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国防科研事业,不得不说,她的成功离不开祖国的培养,离不开父亲的教诲,更离不开她自己的努力。
现年93岁的她身体仍然硬朗,生活和为人都十分低调,虽已离开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,但是,她的心却始终未离开这份事业。
发布于:天津市